您的位置: 首页>> 景区新闻
新中国首部建党题材电影中的天心阁镜头
发布日期:2025-07-01

新中国首部建党题材

电影中的天心阁镜头


不忘初心跟党走

可能大家认为新中国首部建党题材电影,是2011年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《建党伟业》。其实不然,而是1990年为了向党的70岁生日献礼,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《开天辟地》,并且特地赶到了长沙天心阁取景。


《开天辟地》电影海报



这部电影,史诗化、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伟大历史事件。她以恢弘磅礴的气势、丰富深邃的内涵,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,是新中国银幕上第一次展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雄伟画卷。该片荣膺中宣部第一届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故事片奖。

想当年,小编还是刚到天心阁参加工作的“帅锅”,还担任了影片中的群众演员。如今弹指一挥间,35年过去了,小编也已变成了秃顶的“文艺男中年”。尽管如此,美好记忆却是“永不消逝的电波”。故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,在党的生日之际翻出头脑里的“记忆碎片”,向大家介绍一下电影《开天辟地》中的一些天心阁镜头,以及镜头后的光辉党史。


先看镜头吧。

镜头一:湖南长沙



这里用天心阁镜头代表湖南长沙,是因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。同时也为电影后来的铺述,打下了内容基础。

镜头二:警察追捕

该镜头画面地点,是进入天心阁的北山门即“雄镇”。镜头内容是1919年的一天,两个国民政府的警察,正在追捕一个卖报的报童。


镜头三:迅速赶往

此镜头画面地点,为1917-1923年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时,在拆除长沙古城墙时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段:天心阁古城墙。现此处于2013年5月13日,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而镜头内容,是国民政府警察追捕报童的同时,画面中间穿灰白色长袍的青年毛泽东,看到此情此景即迅速赶往。


镜头四:无端毒打

该镜头画面地点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之正面。镜头内容,是警察追捕到报童后,不问青红皂白地毒打。



镜头五:制止暴行

镜头背景画面,为天心阁的南附阁。而镜头内容,为青年毛泽东制止警察对报童的毒打暴行。

其实1919年时的天心阁是这个样子,并没有南北两个附阁。

只至1928年时才有南北两个附阁,但可惜毁于1938年的“长沙大火”。电影镜头中的天心阁主阁和两个附阁,是1983年重建的。


镜头六:愤怒质问

镜头背景画面为天心阁主阁。镜头内容为青年毛泽东愤怒地质问警察,为什么对报童进行毒打。而警察的解释,却是因为报童卖有煽动民众的“反动”报纸:《湘江评论》。

镜头七:义正言辞

该镜头背景画面为天心阁南附阁。镜头内容为青年毛泽东义正言辞地质问警察,说《湘江评论》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、改造中国为宗旨,以宣传反帝、反封建、反军阀统治的思想和歌颂十月革命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内容,根本不是什么“反动”报纸。

镜头八:创刊宣言

镜头背景为天心阁古城墙。镜头内容为青年毛泽东向围观群众,宣传《湘江评论》的创刊宣言是“世界什么问题最大?吃饭问题最大。什么力量最强?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。什么不要怕?天不要怕、鬼不要怕、死人不要怕、官僚不要怕、军阀不要怕、资本家不要怕······”。

“至于湘江,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。它的水很清,它的流很长。住在这江上和它邻近的民众,浑浑噩噩,世界上的事情,很少懂得。他们没有组织的社会,人人自营散处,只知有最狭的一己,和最短的一时;共同生活,久远观念,多半未曾梦见。他们的政治,没有合意和彻底的解决,只知道私争。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,也办了些教育,却无甚效力;一班官僚式教育家,死死盘踞,把学校当监狱,待学生如囚徒。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。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,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。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,闭锁一个洞庭湖,将他们轻轻挡住。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厉害,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,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容纳异材。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,有增益改良的必要,没人提倡。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,很多,很有为,没人用有效的方法,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技术启导他们。咳!湘江,湘江!你真枉存于地球上。”

“时机到了!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!洞庭湖的闸门动了,且开了!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以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!顺它的生,逆它的死。如何承受它?如何传播它?如何研究它?如何施行它?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,即是《湘江》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。”

镜头九:鼓舞民众

镜头背景为天心阁主阁前的一段古城墙。镜头内容为青年毛泽东向围观群众,宣传《湘江评论》是忧国忧民的好报纸。同时号召人民大众联合起来,敢于斗争,争取胜利,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强大革命力量,引起反动统治者的恐慌。

《开天辟地》电影中的天心阁镜头介绍完了,笔者在此说说影片中历史背景和报纸《湘江评论》。



历史背景


1919年5月4日.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,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“巴黎和会”上把东从德国手中转让给日本的强权统治,高呼“外争国权、内惩旧贼”、“取消21条”等口号,并存示威游行中火烧国贼曹汝霖的住宅,痛打章宗祥。北洋政府逮捕恶了32名爱国学生。北大校长蔡元培偕同13所人学校长要求总统徐世吕立刻释放学生,上海也举行三罢活动支援北京爱国学生。

《新青年》主编陈独秀散发《北京市民宣言》时被捕,引起民愤,反动军阀被迫将他释放。蔡元培、李大钊、胡适及众师生到监狱门口迎接。陈独秀对李大钊的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十分钦佩.表示马上成立马克思研究会;李大钊提出还应进一步组织发动工友。宣传新文化、新思潮的运动在全国掀起:天津有周恩来、邓颖超参加的觉悟社;济南有第一师范学生组成的励新学会;湖北有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……

1919年7月14日,《湘江评论》在长沙创刊,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。同年他还发起了“驱张运动”。他率代表团赴京请愿,李大钊与他促膝长谈,认为经济基础问题的解决、“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”,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。一系列爱国行动再次引起军阀政府的恐惧。李大钊连夜将陈独秀送出北京.两人相约南呼北应,尽快建党。1920年.毛泽东在上海见到陈独秀,夜读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译稿.憧憬着中国革命的未来。坚信农民将是革命的主力军。

1921年7月23日。来自长沙、武汉、上海、济南、北京等地的毛泽东、何权衡、董必武、陈潭秋、李达、李俊汉、王尽美、邓恩铭等13名代表聚会上海,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


相关链接:报刊《湘江评论》


《湘江评论》在长沙创刊,毛泽东创刊号刊登了署名毛泽东的创刊宣言。其创刊号寄到北京后,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份量、见解最深的刊物。《晨报》也予以介绍,说它“内容完备”、“魄力非常充足”。

创刊号当天全部销完。重印2000多份,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,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。创刊号上的宣言署名毛泽东,号召"由强权得自由",主张以平民主义(德谟克拉西)来打倒强权。主张彻底研究学术,努力追求真理;群众联合,向强权者持续的"忠告运动",实行"呼声革命"。

《湘江评论》每周1张4开,约12000字,"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",深受读者欢迎。第2期署名"泽东"的《民众的大联合》一文,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,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。8月上旬,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《湘江评论》。

《湘江评论》是五四时期进步期刊中思想性、进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。许多进步青年,如任弼时、郭亮、肖劲光等就是在该刊物的直接影响下开始觉悟,走上革命到道路的。《湘江评论》对当时湖南和全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



图文:沙伟

    编辑:刘江柳

一审:任笑

二审:沙伟

三审:高芳